• PA尊龙凯时


  • 2023.01.0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 ,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改革方向 。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 、质量为要、守正创新 ,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 ,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 、多样化成才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 、产学合作 ,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 、提升价值链 ,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 、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 ,鼓励支持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 ,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

    二 、战略任务

    3.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  。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主导推动、地方创新实施 ,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 ,在职业学校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投入机制、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改革突破,制定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 、财政 、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 ,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 。

    4.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 、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 ,实行实体化运作 ,集聚资金 、技术 、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  、共建教学资源 ,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推行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引导职业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  、成果转移链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产品升级。

    5.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先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电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 、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 ,汇聚产教资源 ,制定教学评价标准 ,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 ,研制推广教学装备 ;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 ,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 ,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 、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 。

    三 、重点工作

    6.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优先在现代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 、教师团队  、实践项目 ,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 、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 ,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 。面向新业态、新职业 、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7.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发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体系 ,开展定制化 、个性化培养培训。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实施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按规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 、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

    8.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对标产业发展前沿 ,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以政府主导 、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 ,新建一批公共实践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 ,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园区提高生产实践资源整合能力,支持一批企业实践中心;鼓励学校 、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一批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 ,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 、技术研发等 。政府投入的保持公益属性 ,建在企业的按规定享受教育用地 、公用事业费等优惠。

    9.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高中 ,支持技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由各地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中统筹安排。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 ,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

    10.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推动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 、课程标准  ,开发一批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推进专业化 、模块化发展,健全标准规范、创新运维机制 ;推广“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

    四、组织实施

    1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过程各方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 、统筹实施,并作为考核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 ,落实公办职业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增强民办职业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 、进学生头脑 ,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 、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建设集聚教育、科技、产业、经济和社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咨询组织,承担职业教育政策咨询、标准研制、项目论证等工作。教育部牵头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省级党委和政府制定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三张清单”,健全落实机制。支持地方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机构,整合相关职能,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13.强化政策扶持 。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原则,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的支持范围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地方政府可以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等相关经费标准和支持政策,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学校给予适当补助。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办法 ,建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要求的成本分担机制。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支持地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工资收入水平 。

    14.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各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典型经验,做好有关宣传报道 ,营造全社会充分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挖掘和宣传基层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 ,对优秀的职业学校 、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 XML地图